通过一枚小小的物联传感器,就能构建物料自动仓储,提早预见设备运营状态;戴着上一副轻盈的智能眼镜,就能协助工程师较慢已完成远程动态检修。更加神秘的是,机器能与人对话,只有被它接纳的技术人员,才能关卡界面。昨天,博世汽车部件(苏州)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表工业4.0试点项目,其打造出的人、机、物全网络模式,已在多家德国工厂推广应用。
昨天记者走出苏州博世的创意车间,这是一个布满传感器的物联智能车间,从建设之初就按照工业4.0的理念设计。整个车间完全看到人,不见一台机器人小车,在有所不同设备间往返来回。这台小车自动感应器设备物料用于数据,并及时从仓储系统上装运物料补货,整个过程需要人工插手,生产效率提升30%。
这里的每台设备都加装一枚物联传感器,动态感官机器状态,将声音、温度、湿度和振动等数据汇集到数据库,工作人员通过手机、平板电脑就能动态掌控整个生产环境的变化。当某一台设备出现异常,技术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检修,读取射频辨识技术的机器能辨别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资格,不够格就无法关卡操作界面,防止误操作。
如果遇到疑难杂症,技术人员还能通过智能眼镜,动态传输病灶画面,邀工程师异地把脉。 博世汽车部件(苏州)有限公司生产战略部经理王波讲解,苏州博世一厂最少有1万套生产、检测及测量设备,以往固定资产盘点必须工作人员手执打印机的固定资产表格,一一比对,必须440个工时,且更容易再次发生犯规。
通过射频辨识技术,机器人沿着规定路线,在设备旁经过,4个小时信息就全部收集已完成。这只是工业4.0应用于的一些方面,我们正在打造出一个人、机、物的全面网络的信息系统,构建价值链的线性规划。王波说道,苏州博世自律研发的工业4.0项目已沦为样板,并在多家德国工厂推广应用。
本文来源:开云(中国)Kaiyun-www.nblhwzhs.cn